2023-07-20
媽媽們一旦“卸貨”完畢,就要面對人生中另外一個挑戰——喂奶。
開奶的疼痛、漲奶的酸楚,身上這一對的“命運”直接關系到娃的營養健康,娃的口糧問題自然成了養娃路上第一個要攻克的難關。
然而,很多寶媽的奶量都不盡如人意。要么是奶量少,看著餓得哇哇亂叫的娃兒急得夠嗆;要么就是娃兒吃的不少,但是身高體重卻“成績平平”,總感覺自己的娃輸在了起跑線上。于是拼命給自己“惡補”,希望娃更勝一籌。
結果寶媽產后的體重不降反升,生完娃比懷孕的時候還要胖,卻還不斷安慰自己,肥可以以后再減,但是為了娃的營養充足,值!
結果自己不僅吃出了毛病,娃兒的個頭還是平平無奇。
吃的肉都長到自己身上了!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PART 01
并不是吃的越胖,胖奶水就越多
其實乳汁的分泌,跟寶媽的胖瘦沒關系,跟寶媽吃多吃少也沒太大影響,它主要與寶媽體內孕激素、雌激素、催乳素、胰島素等有關。
那么,什么方法能刺激這些激素分泌呢?
“終極武器”其實就在媽媽身邊,那就是勤勞的寶寶,寶寶是最好的“吸奶器”。
只要讓寶寶在出生后盡早吸吮,頻繁吸吮,就會給到大腦和乳房足夠多的刺激,大腦就會知道現在生產出的奶水不夠寶寶吃,它就會“命令”身體生產更多的奶水,奶量自然就會增加,產生奶水的速度也會加快。
也就是說,寶寶吃了多少奶,寶媽就能再產多少奶,吃得越多,產得越多。
所以,并不是媽媽吃得越多、吃得越胖,奶水就會越多。
PART 02
寶寶的胖瘦與媽媽的飲食、奶水多少關系不大
很多寶媽看到寶寶偏瘦,就把原因攬到自己身上,覺得是自己奶水不足,沒喂飽寶寶。其實,寶寶的胖瘦和自身的體質、熱量消耗、遺傳因素有關。
母乳中的蛋白質、脂肪、乳糖含量等大部分營養成分和活性免疫因子并不會跟媽媽的飲食掛鉤。而且,母體一般有“寶寶優先”的機制,無論寶媽是胖還是瘦,身體都會自動調動寶媽體內的營養物質,優先制造優質的乳汁。
除非是極度營養不良(體質量指數BMI低于18)的寶媽,奶水的質量才可能會受到影響。所以,如果你不是這類人群,完全可以放輕松一點,母乳已經很辛苦了,就別再給自己施加壓力了。
既然有人擔心寶寶偏瘦不長肉,肯定就有人擔心寶寶不知道饑飽,吃得太胖。
其實,這種擔心也是多余的,因為母乳中有一種生物活性因子,叫瘦素,它能讓寶寶知道饑飽,當寶寶吃到一定量,就會主動停下來了。
不過還是要注意,寶媽們如果食用過多高脂肪食物或者過胖出現高血脂,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就會增加,而這種高脂肪奶水不但不能為寶寶提供容易吸收的營養,還會引發寶寶腹瀉,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所以,哺乳期寶媽們每天只需要比孕前多攝入500卡路里的熱量,并且定時定量給寶寶喂奶,不但可以為寶寶提供足夠的、營養豐富的母乳,而自己的體重也能循序漸進地恢復到孕前狀態。